“門前三包”制度是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重要措施,在城市管理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。然而,店外經營、亂堆亂放、非機動車亂停等不文明行為依然是城市的一個“痛點”。為此,今年來,績溪縣結合為民辦實事,進一步推進“門前三包”常態化管理,打造多元共治、良性互動的城市治理模式,提升了城市環境精細化管理水平。
修訂“三包”標準,常態化補缺補漏。結合新形勢,牽頭修訂了包衛生、包綠化、包秩序新“門前三包”標準,體現與時俱進、務實管用,并上門與商戶簽訂。今年來城區已簽訂2600多商戶,基本實現全覆蓋,同時對簽訂的商戶常態化開展文明經營戶評選。對會山路、龍川大道、印潭路、中王路等重點路段實施多部門聯手共管共治,通過市政設施常態化修補,交通秩序常態化整治,全面補缺補漏。同時,每月城管牽頭開展一次城區環境衛生考核,含主次干道、背街后巷、公園廣場、公廁、城中區、生活小區等,對保潔公司進行獎懲,確保城市運行管理保持高位水準。
轉變巡查方式,常態化提升監管。對已簽訂的“門前三包”責任書予以妥善保存,及時記錄店家信息,制作和完善相關資料,按照路段做好分類留存,便于針對性監管。對新開店家及時簽訂“門前三包”責任書,簽訂率達到100%。執法隊員還利用夜班時間對重點路段商戶開展“門前三包”宣傳和規范管理,夜間督查采取不定時、不預設路線的方式,隨機進行檢查,推動提高日常巡查管控水平。
加大曝光力度,常態化重點管控。加大“門前三包”管理整治力度,做到嚴查嚴辦。對未履行市容環衛責任的店家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督促及時整改,對多次規勸無效、拒不履行“門前三包”責任的單位和商戶,設立“曝光臺”即時曝光,持續保持“高頻次、高密度、高強度”查處力度,推動“門前三包”責任落實。目前“曝光臺”已曝光25期,累計曝光300多例,這些“自我揭短”的曝光“頑癥”基本得到了及時解決,有力提升了市容環境秩序。(周明助)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